今年3月29日對英國人來說,將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夢魘。
至今英國脫歐的版本,舉國上下仍爭辯不休,未來將如何演變?
Global Views 1 Feb 2019
文╱李國盛 (羅山學堂創辦人,投入故鄉花蓮縣富里鄉的社區振興工作,認為用文化交流豐富孩子文化資本,讓孩子「看見遠方,也認識故鄉」,是振興地方最重要的基礎工作。外文媒體出身,現任雜誌媒體顧問。)
自從兩年半前英國公投脫歐以來,至今英國如何脫歐的協議版本,仍在國內爭辯不休,原地踏步。但今年3月29日的表訂脫歐時間已到,許多英國人早已陷入夢魘。
午夜12點,當倫敦西敏寺北端的大笨鐘鐘聲一響,曾經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命運將走入深夜迷霧,不知去向。這一夜,將有很多人難以入眠。首當其衝的是英國境內300萬歐洲公民,工作和就學簽證紛紛失效,頓時陷入去留兩難;同樣妾身未明的還有英倫海峽對岸,滯留歐洲的英國人,共100萬人。同樣無法入睡的還有在歐陸開著英國牌照的汽車駕駛,及在空中操控英國航空客機的機師。特別是機師,午夜鐘聲一到,如果他們還在空中,很可能會立刻遭到歐盟軍機升空攔截。
由於脫歐後,海關通關規則必須改變,但又無新協議,由英國多佛港通往歐陸的高速公路開始塞車,從歐盟銷往英國的生鮮食品裝在卡車列中,等候逐項檢查。多佛港外則輪船大排長龍。
金融市場更是考驗心臟。受限於談判未完成,倫敦宣布暫停金融交易,交易員只能坐在咖啡廳裡,用手機關心其他世界的交易狀況。就在他們等待不同時區開市的同時,匯市先傳來英鎊大跌的消息,接著是倫敦房產重挫。
分手費390億英鎊 民眾卻步
以上這些可不是電影場景。
隨著脫歐時間愈接近,上述場景成真的機率愈來愈高,不少英國人開始綢繆對策,就連歐盟其他國家,也要狀況演練。
看到今日亂象的時候,大家心中不免要問:事情,怎麼會走到這一步?
二年多前英國首相梅伊上任,宣示要讓英國在脫歐路上,繼續成為「勇敢、嶄新和積極」的國家,但她並沒有做到。
個性內斂的梅伊,一路走來可說步履蹣跚。去年11月,她提出的脫歐法案獲得歐洲議會通過,準備送交英國國會審查時,一連串的政治風暴就此展開,在短短幾個月內,梅伊歷經了黨內同志發起的不信任投票、她所推動的脫歐法案也以極大落差遭到國會否決。1月21日她再次前往國會報告,結局仍是令人失望。
梅伊的脫歐法案,為什麼不被接受?問題的根源,首先是錢。
根據梅伊版本,英國脫歐要支付歐盟高達390億英鎊的「分手費」,英國必須舉債支付,使英國的GDP在15年後縮水3.9%。高昂的分手代價嚇退了一票人,就連「脫歐派」也投下反對票。
反對脫歐的「留歐派」當然投下反對票,他們趁機提出第二次公投,期望新民意推翻舊民意。
北愛棘手 憂心國土分裂
分手費外,梅伊的「過渡期」條款,也被強烈批評將「使英國從歐盟的附庸變成奴隸」。
過渡期指的是2019年3月29日脫歐生效後,到2020年年底為止的21個月。這段期間,英國除了要開始繳交分手費,也失去在歐盟所有機構的投票權。但歐盟國家公民在英國居住和工作的一切權益卻不受影響。
英國與北愛爾蘭邊界問題,攸關英國國家安全與主權的完整,也是一大爭議點,難有好對策。1998年,在歷經多年的流血衝突後,英國政府和北愛爾蘭各方派系達成和平協議,雙方議定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長達500公里的國界上,永不設置巡邏隊、海關以及檢查哨等「硬邊界」。英國同時承諾,居住在北愛爾蘭地區的英國公民,可以申請愛爾蘭護照,保有兩個國籍。
不過,英國脫歐後,英屬北愛 爾蘭和愛爾蘭之間的國界,將成為一個歐盟國家和非歐盟國家之間的邊界,如果沒有任何管制措施,北愛居民將可以利用其雙重身分,將每年高達30億歐元的邊界貿易,變成不受新關稅協議控制的地下交易口岸。然而,如果重新設置硬邊界,則又違背1998年協議,並很有可能導致北愛衝突再起。
針對邊界問題,梅伊主張設置「緩衝邊界」,讓英屬愛爾蘭先留在歐洲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。但反對者認為,北愛爾蘭必須和英國其他地區以相同條件脫歐,以避免內部紛爭。他們擔心,緩衝邊界可能造成北愛內部分化,而導致英國進一步解體。看來脫歐版本難有共識,各界最擔心的「無協議脫歐」,恐將成真。如果英國選擇無協議脫歐,雖然不用支付龐大的分手費,但在貿易、協商等各項損失的加總,將會使英國15年後的GDP縮水幅度高達9.3%。
面對爭議不斷上升,英國大眾才發現,原來從頭到尾,無論是工黨還是保守黨、無論是贊成留歐還是脫歐,英國政治人物不僅功課沒做足,到了關鍵時刻,仍各說各話。
建立配套重新定位公投
《經濟學人》認為,這場脫序的脫歐大秀,顯露出英國民主 政治潛伏已久的問題,特別是公投的配套不足。《經濟學人》指出,在過去20年間,英國舉辦過的公投次數,超過一般選舉,不過從經驗看來,公投作為解決爭議性議題的效果是非常可疑的。
從制度面來說,2016年舉辦的公投,清楚展現英國人民希望脫離歐洲的意願,其結果必須予以尊重,這也是為何梅伊一再強調,她的政府是來執行第一次公投的結果。
梅伊憂心,如果要用第二次公投來否決第一次公投,未來可能引發連環公投,「這等於讓相信民主的英國人知道,政府無法落實民主。」但梅伊的脫歐法案遲遲無法過關,也明確顯示,英國國會議員不認為這個法案符合英國利益,同樣具備民意基礎。
回望2016年,那場舉世矚目的公投,其實只問一個簡單問題:「聯合王國應當繼續留在歐洲聯盟內,還是應當退出歐洲聯盟?」當初設計這個公投的政治人物,完全沒有想到後果與執行的代價,英國國力已在繁複爭辯中,逐漸流失。
過去兩年半來,英國平均家戶所得已減少900英鎊(約4萬台幣);英鎊也大貶,兌美元從1.6比1貶到1.28比1。
脫歐,顯然不是一場公投和一個脫歐日這麼簡單。
文章轉自:PressReader.com
「脫歐編輯室:兩場公投之間,2020英國脫歐是續集還是完結篇?」
活動報名→ https://forms.gle/LaQFH2XV7SQasdU29 (活動免費,請事先報名,並靜候錄取通知)